close

「天有不測風雲,人有旦夕禍福,上午還很快樂,可能晚上就有禍患臨頭」;


你們要體悟娑婆的無常性,不可想要安身立命於此,要脫離「無常之性」,不可任由心境放逸,


要進入「恆常之定靜心」,若不以此安己心性,將如脫疆野馬,縱逸橫陳,陷自己與他人同入險


道。


「來時不足,去時知足」;


每個人報生於此,皆有未修逮之處、未竟之功,由上一世就帶了缺憾、業障而來,這是多麼的慚愧!而


今得人身當努力奮發精進,去蕪存菁,改往修來;你們一定要於此生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」,別又和


往昔一般帶著缺憾、污濁而走,當要於此生就補平缺漏,無愧天地、自心,磊落無憾的離開「濁塵之


心」。


「無願亦無捨,無始亦無終」;


老和尚一再要你們發出勇猛大願心,自度利他。別一開始就怕做不到,不敢發大願、度眾生。其實每一


願行,就是在堅固、圓滿我們本具的「大悲心」,目的是能持之恆常、勇猛不懈,所以諸佛菩薩都是發


大願,雖各自有不同細目,但「大悲心」卻一如,即是由各所發願,來成就「大悲心」的。


所以曰:對成就「大悲心境」而言,各願不同,卻能成就「同體大悲心」,故「願」亦可言無願,因為


目標是「成就大悲心」。既無願可言,亦無願可捨,也就沒有所謂的「我始發大願」、「我終了此大


願」。


因隨時要具究竟、恆常之「大悲心」,而「大悲心」不可失,故願要一直行,無有盡頭;歡喜、無懼的


發願,更是歡歡喜喜的行。「大悲心」是無體相,卻充滿虛空,遍一切處,真是大慈悲視化眾生,那就


是眾生的大福報、得度之良機。


「無淨亦無塵,無量即如來」。


本具「大悲心」,無垢亦無染,既無塵垢,實則無所謂淨不淨、塵不塵。具顯大悲心者,本具清淨即無


垢染,於塵處亦是淨,不受污染,即無淨、塵之別,即遍十方界一切處,廣行「大悲心」;此「大悲


心」無有止盡,無量無滅圓滿堅實不移,即是如來。


◎老和尚咐囑你們的「大悲心法」,若以世智辯聰,文字巧解,終不能明達此心,欲達此心,唯有老實


修去,方能親證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管嘉駿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